[9][19][单选]假设某计算机系统的内存大小为256K,在某一时刻内存的使用情况如下表所示。
起始地址 | OK | 20K | 50K | 90K | 100K | 105K | 135K | 160K | 175K | 195K |
状态 | 已用 | 未用 | 已用 | 已用 | 未用 | 已用 | 未用 | 已用 | 已用 | 未用 |
容量 | 20K | 30K | 40K | 10K | 5K | 30K | 25K | 15K | 20K | 25K |
此时,若进程顺序请求10K和20K的存储空间,系统采用某种算法为进程分配内存,分配后的内存情况如下表所示
起始地址 | OK | 20K | 30K | 50K | 90K | 100K | 105K | 135K | 160K | 175K | 195K |
状态 | 已用 | 己用 | 己用 | 己用 | 己用 | 未用 | 己用 | 未用 | 己用 | 己用 | 未用 |
容量 | 20K | 10K | 20K | 40K | 10K | 5K | 20K | 25K | 15K | 20K | 25K |
那么系统采用的是什么分配算法
最佳适配
最差适配
首次适配
下次适配
答案
首次适配
解析
首次适配算法:从空闲分区表的第一个表目起查找该表,把最先能够满足要求的空闲区分配给作业。这种方法目的在于减少查找时间,为适应这种算法,空闲分区表中的空闲分区要按地址由低到高进行排列,该算法优先使用低址部分空闲区,在低址空间造成许多小的空闲区,在高址地址保留大的空闲区,故本题答案选C选项。涉及考点为第5章内存管理。
转载请注明出处。